南京市越剧团
南京市越剧团

代表剧目:

柳毅传书 上邻下舍

已有872人来看过 ·

南京市越剧团南京市越剧团的前身是由越剧“十姐妹”之一、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竺水招与越剧老生泰斗商芳臣及旦角后起之秀筱水招于1951年共同合作组建的上海云华越剧团。1954年,竺水招带领云华越剧团落户南京,称为南京市实验越剧团。1956年2月经南京市文化局批准正式成立南京市越剧团,竺水招任团长。1968年,江苏省青年越剧团并入南京市越剧团,更增添了剧团的艺术实力,成为艺术力量雄厚的越剧艺术表演团体之一。 建团40年来,剧团创作、改编、演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其中有脍炙人口的精品剧目如:《柳毅传书》、《南冠草》、《碧玉簪》、《孙安动本》、《莫愁女》、《双玉蝉》、《汉宫怨》、《秦淮梦》、《秀才遇仙记》、《侯门之女》、《梨园天子》等。同时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演员在不断的艺术磨炼中脱颖而出,拥现了一大批老中青著名演员(老一辈的有:竺水招、商芳臣、筱水招、蒋鸿鳌、筱丹凤、张玉琴、郑加琴、曹玉珍、夏文君、何秋萍;中青年演员有竺小招、袁小云、赵时莺、水小燕、韩林根、陶琪、陈菊芳、樊建萍、魏小梅、李萍、华洁、朱蔺、杨凤英等)。目前剧团有正式演职人员78名。一级演职员6名,享受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津贴待遇2名;二级演员以及编、导、音乐、舞美等方面的艺术专家19名,具有雄厚的艺术实力。先后在全国以及省市各项会演、竞赛等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 《柳毅传书》、《南冠草》是剧团老一辈艺术家们创作演出的在广大越剧观众心目中有重要影响的优秀代表剧目。1956年,剧团首次赴北京演出,受到了周恩来总理、郭沫若、邓颖超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与关怀。《柳毅传书》在1962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片,享誉国内外。竺派传人、竺水招之女、一级演员竺小招继承母志,她主演了《柳毅传书·湖边惜别》一折多次亮相舞台与荧屏,深受观众好评,她被评为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十佳演员之一。《南冠草》是根据郭沫若原作改编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竺水招扮演的明代爱国诗人夏完淳的舞台形象,在越剧界堪称绝响,原作者郭沫若对她的表演评价极高。1992年,在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之际,剧团将《南冠草》拍成越剧电视剧,由竺派传人竺小招主演,再现了竺派艺术的风采。根据南京民间传说创作的《莫愁女》是剧团的又一优秀保留剧目,先后有三代演员主演过这个剧目。1982年由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片(由竺小招主演)。1977年剧团创作男女合演剧目《报童之歌》(由优秀演员陈志伟、一级演员袁小云、二级演员水小燕主演),首次在戏曲舞台上出现了周总理的形象,在江浙沪的戏曲舞台上引起轰动;1977年赴京参加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演出二等奖。反映曹雪芹生平的新编历史剧《秦淮梦》是剧团的又一创作成果,其舞台演出获得了江苏省1年新剧目调演的多项奖;1985年拍成戏曲电视剧后获首届中国戏曲电视“鹰象奖”及全国优秀电视剧第五届“飞天奖”二等奖。该剧由二级导演、优秀男演员韩林根和一级演员袁小云主演。1990年,由二级演员陶琪和优秀青年演员陈菊芳、华洁主演的越剧电视剧《哑女恨》获全国优秀电视剧第十一届“飞天奖”二等奖。1991年,由袁小云、竺小招、陶琪主演的越剧电视剧《侯门之女》获第十二届“飞天奖”一等奖。1993年,由二级演员赵时莺主演的越剧电视剧《汉宫怨》获第十四届“飞天奖”二等奖。至此,成为四获“飞天奖”的剧团。

1987年,剧团充实了一批“小百花”青年演员,不少是后起之秀。她们演出的《杜兰公主》,唱腔、表演均属上乘,深受观众们的喜爱。1994年,剧团携《侯门之女》赴杭州参加’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优秀青年演员陶琪、朱蔺获金奖,樊建萍、陈菊芳、魏小梅获银奖,1999年,青年演员陶琪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批中青年优秀艺术人才已成为剧团骨干力量。

南京市越剧团是一个历史悠久、剧目丰富、人才辈出、艺术力量比较雄厚的戏曲表演团体,也是我国越界众所周知的大型越剧团之一。南京市越剧团的前身是在1951年由越剧老一辈表演艺术家、"越剧十姐妹"之一的竺水招偕同越剧界享有"老生泰斗"美誉的越剧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商芳臣以及越坛新秀筱水招和蒋鸿鳌、筱丹凤等众多优秀越剧演员组建起来的上海云华越剧团,在当时号称上海五大越剧团之一。 1954年云华越剧团到南京演出,受到广大观众和文化领导的热烈欢迎和关怀,1955年改建为南京市实验越剧团。1956年春节,剧团首次晋京向首都人民和党中央作汇报演出,就在1956年2月26日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剧团正式成为由南京市文化局直接领导的国家剧团。 剧团在北京连续演出两个多月,受到首都广大观众的欢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不但四次观看了剧团的优秀保留剧目《南冠草》和《柳毅传书》,还在深夜接见了剧团的部分主创人员,给了剧团极大的关怀和支持。 南京市越剧团成立四十六年来,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关怀下在市文化局的直接领导下,始终坚持新剧目的创作和演出。积累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脍炙人口的精品,如《柳毅传书》、《南冠草》、《孙安动本》、《莫愁女》、《秦淮梦》、《双玉蝉》、《秀才遇仙记》、《梨园天子》、《侯门之女》以及现代剧目《报童之歌》、《八女投江》等,同时,还移植、改编、演出了一些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传统剧目和兄弟剧种、剧团的剧目来丰富演出。并曾多次在省、市以及全国性的会演和竞赛活动中获得大奖。剧团老一辈艺术家们创作演出的《柳毅传书》1962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为彩色戏曲艺术片,在国内外发行,受到广泛好评;根据南京民间传说创作的《莫愁女》是剧团先后三代演员的优秀保留剧目,也是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竺水招(竺派)艺术的代表作之一,1982年由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为彩色戏曲片,并由(竺派)传人竺小招担纲主演;1977年创作演出的男女合演的现代剧《报童之歌》,开创了在戏曲舞台上塑造周恩来总理艺术形象的先河,在江、浙、沪戏曲舞台上掀起轰动效应,并于国庆三十周年晋京参加献礼演出,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演出二等奖;反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平事迹的新编历史剧《秦淮梦》是剧团八十年代的又一创作成果,由国家二级导演、优秀越剧男演员韩林根和国家一级演员袁小云主演,获得了江苏省1年新剧目调演的诸多奖项,1985年拍成戏曲电视剧后,又荣获首届中国戏曲电视"鹰象奖"以及全国优秀电视剧第五届"飞天奖"二等奖;1990年由国家二级演员陶琪和优秀青年演员陈菊芳、华洁主演的越剧电视剧《哑女恨》获得了全国优秀电视剧第十一届"飞天奖"二等奖;1991年由国家一级演员竺小招、袁小云,二级演员陶琪主演的《侯门之女》拍成越剧电视剧,又获得全国优秀电视剧第十二届"飞天奖"一等奖;1993年国家二级演员赵时莺主演的越剧电视剧《汉宫怨》也获得了全国优秀电视剧第十四届"飞天奖"二等奖。 作为艺术表演团体,对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第一位的。有没有艺德高超的知名演员是一个戏曲剧团实力的标志。南京市越剧团在南京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一直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南京市越剧团建团初期,在1958年起就在南京市戏曲学校开设了越剧班,六十年代调入剧团后,就成为了剧团的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她们中的代表人物如国家一级演员、"竺派"传人竺小招、国家一级演员袁小云、赵时莺、二级演员水小燕等已经是当今越剧舞台上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了。 1965年南京市越剧团又培养了一批越剧男演员,还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帮助下,合并了南京市越剧二团和江苏省青年越剧团,这两个团的主要演员张玉琴、郑加琴、何秋萍以及从西安越剧团调来南京的曹玉珍等也都是越剧界的知名演员,加强了剧团的主要演员队伍,并使得以成功地演出了大型越剧现代剧《报童之歌》、《江姐》、《蝶恋花》、《沙家浜》、《红云岗》、《槐树庄》等,雄踞江苏省一流越剧团的宝座。"文革"刚结束,剧团即开办了学员队,恢复培养新一代演员的工作,由此涌现了如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六届梅花奖得主陶琪、国家二级演员陈菊芳、樊建萍、魏小梅、优秀青年演员胡国美等。 1987年,又有一批越剧"小百花"从江苏省戏曲学校毕业后进入南京市越剧团,其中有获得全国越剧大赛"金奖"的国家二级演员朱蔺、华洁、杨凤英、优秀青年演员沈美娟、陈少君、陈伟萍、盛月芳等,这两支新生力量已成长为南京市越剧团当前的主要演员队伍,深受全国广大越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南京市越剧团也不断地开拓进取,加强了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力争以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文艺精品奉献给广大观众。为此剧团于1998年初以《优秀青年演员陶琪折子戏专场》和大型越剧《侯门之女》赴京演出,获得首都观众和专家的一致肯定,陶琪以这次演出申报"中国戏剧梅花奖",光荣地登上了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戏曲组的榜首。随后,南京市越剧团又集中精力创作演出了大型越剧《李清照》,并在2001年的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上获得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音乐奖、优秀舞美奖、优秀表演奖等二十一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