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艺术学校浙江艺术学校的前身为1955年4月建立的浙江省文化干部训练班。1956年改称浙江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1958年4月改称浙江文化艺术学校。先期由黄源、叶克任校长。1958年9月建立此学校,校址在杭州市曙光路14号。始称浙江省戏曲学校,设越剧、婺剧、昆剧、戏曲导演、戏曲音乐等专业。学制为3至5年。1960年至1961年,昆剧班、婺剧班分别移归浙江昆剧团和金华专署文教科代培,更改校名为浙江省音乐舞蹈戏曲专科学校。1964年夏,称浙江戏曲学校。1965年又改称浙江文艺学校,增设在职越剧青年演员培训班。“文化大革命”中停课,1968年并入浙江越剧“斗批改“干校。1年恢复办学,改称浙江“五七”艺术学校,开设京剧、芭蕾舞、管弦乐专业,以“样板戏”为教材。1977年恢复越剧表演专业,并开办进修班,为地(市)、县越剧团代培训在职演员。年定名浙江艺术学校,增设舞台美术及戏曲武功师资专业。1980年由文化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艺术专业学校。1994年被国家教委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1999年经批准升格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建校以来,重视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保持一定比例的政治课、文化知识课、文艺理论课程;专业课程实行课堂教学与演出实践相结合,逐步完善全新的艺术教育体系。首任校长张西华,盖叫天任艺术顾问。1980年始,相继由王爱勤、于爱如、卢竹音任校长。 历年在越剧班任课的主要教师,有:姚水娟、赵瑞花、王杏花、屠笑飞、裘大官、姚传芗、支维永、陈佩卿、张茵、吴剑芳、梅月楼、祝荷花、卜彩珍、张琴娟、钱鑫培、王爱勤、尹小芳、章流、胡敏、田成效、于爱如、王媛、曹蓉芳、周瑛、葛剑飞、马佩玲、华世鸿、顾焕祖、魏克玉、杨淑琴、刘云兰、俞珍珠、袁开祥、张凯红、陈天贶、董莘娅、刘泽珍、尤琴芬、刘馨、宋普南、李杏花等。 历年来戏曲表演专业施教的剧目,越剧有:《九斤姑娘》、《叶香盗印》、《盘夫索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珍珠塔·前见姑、《白蛇传》、《琼花》、《风雪摆渡》、《二堂放子》等。从20世纪60年代起,学校教学工作以越剧专业为重点,前3届为男女合演班。1980年后培养女子越剧演员,计有5届和1个班。选用流派唱腔施教,并在教学实践中遴选、积累起一批教学剧目。历届毕业生男演员115人,女演员260人,合计375人,分布于全省各专业演出团体。同时开办越剧进修班近20期,大批演员得到正规培训,提高了素质。另外,开办越剧音乐班8届,培养音乐人才138人。其中女生茅威涛、陈辉玲、董柯娣、李培珍、张亚蓉、方雪雯、何赛飞、陶慧敏、王滨梅、黄依群、颜佳等,男生张志明、郁尚校等,都已成为著名演员。该学校为培养越剧等艺术人才发挥了重大作用。
2002年1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该校与浙江省电影学校、浙江省艺术研究所合并建立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艺术学校作为学院附中,仍保留原校名。新校址在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