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长庚燕长庚燕长庚(189)原名赵玉芳,后母亲改嫁燕姓,更名燕长庚,又称燕庚,旦角演员。新密超化赵家圪台人。幼年丧父,幼时受继父虐待,后随母迁至密县平陌乡。11岁逃到登封界头韩老五窝班学戏。出科后曾先后到密县小二班、太乙新班、蔡仙班、巩县通津班等戏班搭班演唱。抗战时期,常香玉请他到西安传艺。 他擅演悲剧,真假嗓结合自然得体,并善于运用鼻音,唱腔优美动听,所以有“豫西梅兰芳”的美誉。当年豫西调的许多名旦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得到他的传授,所以也有人称他是“豫西旦角的总师傅”。 他的代表剧目有《刘全进瓜》、《卖苗郎》、《抱琵琶》、《老征东》、《桃花庵》等戏。3艺术风格 4主要贡献个人经历 11岁入河南登封界头韩老五科班学戏,工青衣,期间受到过著名戏曲教育家杨庆华(1871——?)的调教。出科后在洛阳崭露头角,于1919年跟班去开封为省长母亲贺寿演出,后于1925年又到开封在国民舞台演出,因其唱腔出众,做派规范,轰动了省城而一举成名。随后相继在登封通俗班、巩县通津班、密县小二班、太乙新班、蔡仙班及西安香玉剧社等搭班演出。 1956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曾和著名老艺人周海水示范演出了《清风亭》。 2016年参加河南省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为挖掘、整理、继承豫剧优秀传统,做出积极贡献。 1979年平反昭雪。1981年病逝。演出剧目477演出剧目 主要代表剧目《刘全进瓜》、《卖苗郎》、《双孝廉》、《桃花庵》、《三皇姑出家》、《二度梅》、《麒麟烛》、《香囊记》、《洛阳桥》、《姬母求药》等。艺术风格9艺术风格 燕长庚早年学戏期间,在重点学习梆子的同时,还对罗戏、黄戏也很熟悉,这对他的豫剧表演大有裨益。对他的戏曲艺术特点,洛阳市戏剧家盛长柱先生作了极高评价:“他的唱腔高雅大方,四声运用准确,韵辙纯熟。当时梆子戏的调高约为:1,1,音域在5——之间。一般旦角的唱腔,中音区以上都使用假嗓,低音落腔时,出现真声粗腔。而燕长庚的嗓音条件很好,真声清脆,真假声结合流畅自然,上下贯通,无粗细突兀之瑕。他的音色圆润而又饱满,吐词清晰真切。他的表演细腻大方,能够恰当地运用神情动作来表现人物。”早年马金凤大师跟他学习《老征东》(后改为《穆桂英挂帅》)时,由燕长庚教授的“听她言来我心如焚”那段脍炙人口的豫西调唱腔,或许能体现燕长庚当年的风采。 唱腔真假桑结合,圆润饱满,高雅大方,发音吐字真切。在唱腔中擅长用鼻音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增强音韵美感。如他在《刀劈杨藩》中扮演的樊梨花,见到杨藩后的两句唱:“听他言不由俺泄了胆,泄了胆,两军阵走出了领兵的大帅,他,他叫个杨藩……”先用颤巍巍的带有弹性的音调缓缓唱出,表现出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并配合眼神与动作,后用鼻音拖长腔,委婉含蓄,余韵无穷,把樊梨花的复杂心情揭示的淋漓尽致。 《抱琵琶》中扮演的秦香莲,当秦香莲劝说陈世美认下他的一双儿女时,陈世美无动于衷。此时秦香莲有一段【二八板】转【流水】的唱,叙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其唱腔时而高亢悲愤,时而若断若续,把满腔悲愤和怨恨表现的委婉曲折,使人肝肠欲断。就连与他配戏的演员赵锡铭(饰陈世美)戏剧网,也深受感动,不由得潸然泪下。 在表演上他总是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出发,把握分寸,创造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感染观众,从不用庸俗低级的表演哗众取宠,迎合一些观众的低级趣味。他常说:“做戏要与人物的身份结合起来,要演一个‘情’字,要准确表达清楚人物的喜怒哀乐。” 如《反长安》中,有不少演员演杨贵妃,当许文明被带到城楼上,杨贵妃盘腿坐在许文明的怀抱中唱“你不憨,你又不傻,你为何肆意反中华”时,有些演员表演低级庸俗,丑态百出,以博得观众“喝彩”。燕长庚在扮演杨贵妃时却不这样,他认为这是胡来。他在表现杨贵妃爱慕许文明的心情时,同样的唱词,唱得入情入理,情真意切,表演端庄大方,真挚含蓄,留给观众的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 在《洛阳桥》中扮演耶律含嫣,他说这个少女是少数民族人,不会像汉家女子那样守“闺礼”,而会明显表露出来她爱花云。因此他扮演的耶律含嫣天真幼稚,活泼爽快,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少女形象,不像有的人把她演成一个卖弄风骚的人物,有淫邪丑态。主要贡献1主要贡献 豫剧名旦常香玉、马金凤等,都受过他很多教益。特别是马金凤在40年代受他教诲更多,他亲自传授马金凤《老征东》(即《穆桂英挂帅》)、《二度梅》、《蝴蝶杯》、《大祭桩》、《李翠莲上吊》等戏。马金凤的绝技泪功、鼻音换气功等,也是从燕长庚那里学到手的。 燕长庚德高望重,享有很高声誉,但他平易近人,谦虚谨慎,大公无私,团结同行。从掌班时起,从不谋私利,不要“攒底”、“场帐”、拜客钱,总是把这些钱留在戏班分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