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弦”又称“弦子”,我国传统弹拨乐器。
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
音色粗犷、豪放。
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就征发黎民百姓去边疆修筑有名的万里长城,为了调剂繁重的劳役,我国北方各民族人民,曾把一种有柄的小摇鼓加以改造,在上面栓了丝弦,制成了圆形、皮面、长 柄、可以弹拨的乐器,当时称为“弦鼗”。
这就是三弦的前身,最早在北方边疆的军队中使用。
清代毛其龄《西河词话》曰:“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唐崔令钦《教坊记》中出现过三弦之名,但其型制却不明,唐代十部伎中皆无三弦。
元朝时,三弦盛传于中原,是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当时曾称弦索。
元王实甫词清沈远曲之《北西厢弦索谱》即以三弦为伴奏乐器。
四川广元罗家桥南宋墓出土伎乐石雕中有演奏三弦的图像,河南焦作西冯村金墓出上有演奏三弦的乐俑,辽宁凌源富家屯元墓壁画中有演奏三弦的图像,说明三弦在宋元时期已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
您还没有登录,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