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玉凤
评剧演员: 筱玉凤

擅演剧目: 武松与潘金莲 桃花庵 马寡妇开店 潘金莲 珍珠衫 玉堂春 杜十娘 牧羊圈 翠屏山 临江驿

所属剧团: None

已有1974人来看过 ·

筱玉凤筱玉凤筱玉凤(192)原名杨素云,锦州评剧团评剧表演艺术家,旦角,籍贯河北省霸县,师承丁福堂,她姐妹六个,兄弟三个,除大姐杨桂芝嫁于农村,二姐筱银凤、筱玉凤行三及四妹筱桂凤、五妹筱彩凤,场学唱评剧。六妹杨素雯喜爱乐器,学了二胡。筱玉凤的大哥杨殿珍和二弟杨殿荣、三弟杨殿喜,均是评剧琴师及文武场。她6岁学戏,13岁初露锋芒,17岁蜚声评剧舞台,在东北、京津一带享有盛名。筱玉凤与二姐筱银凤的开蒙师父是任凤林。后来经人介绍,她拜东北男旦演员丁福堂为师。1936年末筱玉凤全家进关到山东,后又到上海等地。1943年到安家于北京。1949年她组织了集体所有制的新都评剧团。1956年应邀到呼市、包头、集宁等地演出,轰动塞北。1957年筱玉凤应邀到锦州评剧团担任主演。 筱玉凤,曾吸收了爱莲君的表演艺术。她非常喜爱白玉霜的演唱,同时她的嗓音又近似白派,因而在上海时期就努力学习白派技艺。以后她走的是白派路子。筱玉凤演出的剧目有:《桃花庵》《珍珠衫》《杜十娘》《潘金莲》《临江驿》《牧羊圈》《翠屏山》《玉堂春》等,筱玉凤的嗓音宽厚洪亮,表演质朴大方,身段优美飘逸。她的戏路宽广,青衣、花旦、老旦等行当都能表演出自己的特色。她的徒弟有林慧心等。日前,我市公布的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筱玉凤白派评剧表演艺术被收入。记者辗转采访到了筱玉凤的爱人周学中,了解到一代评剧名家传奇的艺术生涯和生活里的筱玉凤。 大上海拜师白玉霜   筱玉凤,原名杨素云,河北省霸县桑园村人。10来岁的时候由于生活窘迫,她和姐姐被家人用200块银元租给了一个女老板学评剧。可是女老板不让筱玉凤听课,只把本事教给自己的女儿。两年多,只让她们姐俩干杂活。后来由于对评剧的喜爱,她便拜了一位真正教本事的师傅开始系统地学戏。与白玉霜老师的相识,要从1936年筱玉凤挑班来到上海说起。   由于当时很多评剧艺人在上海唱红,于是在住班老艺人碧月珠提议下,一班人取水路至上海。此时的上海名角荟萃。白玉霜于恩亚派戏院领衔,芙蓉花在永安公司主演,喜彩莲在时代剧场挑梁,爱莲君、任灵芝、朱宝霞均在各剧场显露风采。   筱玉凤利用这个时机今天去永安,明天去思亚派,轮流观看诸名角拿手戏。诸名角虽各有千秋,但白玉霜较之他人技艺更为全面。白玉霜不但唱腔美、韵味浓,而且个头适中,扮相大方、漂亮,表演真切动人,身段动作优美。白玉霜的《马寡妇开店》、《珍珠衫》、《玉堂春》、《武松与潘金莲》等戏,玉凤看了又看,她第一次看到这么十全十美的演员和如此完美的戏,简直如醉如痴。   白玉霜的琴师龚万才是筱玉凤的义父,义父带着她拜见了白玉霜,从义父处论,筱玉凤叫白玉霜二姑。当白玉霜得知年仅16岁的筱玉凤聪明好学,还能挑班唱戏,非常喜欢。筱玉凤趁机将听会的《马寡妇开店》等戏唱给二姑听,白玉霜随时给予指正。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为筱玉凤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唱红大江南北   在上海唱了四年之后,筱玉凤回到北方。   2016年筱玉凤来到北京的天桥德胜轩剧场挑梁。这时白玉霜听说筱玉凤演唱颇像自己,于是经常来天桥看筱玉凤的戏。她看到筱玉凤嗓音较之在上海时更为宽亮,低音区也有发展,听起来还真像自己,心中对筱玉凤更加喜爱,认为筱玉凤是可塑之材。白玉霜亲自到德胜轩正式聘请筱玉凤加入白玉霜剧团。筱玉凤非常兴奋,当即应允,可不久之后白玉霜便过早地与世长辞。筱玉凤悲痛万分,失去了与老师同台演戏的机会,没能朝夕听老师的教诲,为此筱玉凤抱憾终生。   筱玉凤在上海唱红,她的艺术进入了成熟期,走南闯北的人生阅历使她见多识广饱经风霜。新中国成立后,筱玉凤焕发了艺术青春,1951年,经北京市文化局批准,筱玉凤在北京组成“新都评剧团”,以她为团长来主演,唱红了北京、天津、唐山、武汉,筱玉凤的艺术达到了人人皆知的程度,在评剧界挂头牌,走到哪座城市,都取得很好的票房价值。 艺术之根深植辽西大地   为了将白派艺术引入辽西大地,让锦城人民欣赏到纯粹的白派艺术,1957年应锦州市文化局邀请,筱玉凤从北京来到锦州,成了锦州评剧团的台柱子。   白派的唱词表现非常讲究,哪重哪轻都有说法,一般开唱较轻,可是越唱越有劲。在悲剧唱腔中运用的“泣腭”更为多见,不仅能加重唱腔中的悲剧色彩,也能加重唱腔的抒情性,以鼻腔和鼻音腔为主的发音共鸣很有特点,因鼻腔音较重,唱腔中呈现出“水音”给人以娇、净、美的鲜明而独特的感觉。   为了使其独具特色白派评剧后继有人,她倾尽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将其艺术精髓传授给她的学生。筱玉凤每天都工作10多个小时,为学生说戏示范,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了许多青年评剧演员。其中青年演员林慧心更是全面的继承了深沉、低回、婉转的白派韵味,而且在此基础又融入了个人特色,表演上细腻、含蓄、刚柔并济,别具一格。1986年林慧心晋京演出其师拿手戏《马寡妇开店》引起轰动,《北京晚报》、《中国戏剧报》相继发表评论文章,在中国戏协召开的座谈会上专家们对其“白派”风格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许,在观众中也引起极大反响。许多当年曾在天桥剧场欣赏过筱玉凤演出的老戏迷,纷纷感叹“我们仿佛又看到当年的筱玉凤重现舞台”,可见筱玉凤当年在天桥剧场的影响力之深远。 恩爱夫妻曾是较劲同行   “年轻时,我们俩也较劲。”同为评剧演员的周老还当过筱玉凤的老师,“唱戏,气是统帅,其他的都是三军。”周老一直持着这个观点,而筱玉凤对这个却不太“感冒”。   在筱玉凤60多岁的时候,一次在家刷碗,哼戏哼到一半,唱不下去了,嗓子哑了。“哎,老了,丹田气不行了。”老伴儿在屋里听到筱玉凤这样说,跑到厨房,跟筱玉凤“叫板”了,“老伴儿,就你刚才唱的这段,我唱两遍,你听听。”说着就开唱,这时,筱玉凤不做声了,认真地听完,还学着老伴的唱法又唱了一遍,刚唱完,她就高兴地说,“我还能唱!”“这也算活到老学到老了”。   在舞台上,筱玉凤是个“角儿”。   在老伴儿的眼里,筱玉凤是个单纯的人,“从6年前我们在一起,一直到她去世,我们就没分开过,她是一个单纯的人,心思不纯不静的人学不出、也练不出真本事。”周老告诉记者,筱玉凤在舞台上是个好演员,是个好老师,人缘极好,从来不和别人争,也没有跟别人生气,“有气儿全撒在我身上了。”“一个人做点事不容易,我只能在后边支持她。”“她不是个温柔的人,也不太会持家,她的心思都在戏上。”周老告诉记者,这一辈子,家里做饭、做菜都是他包揽,“只有刷碗是她的活儿。在家,也就刷刷碗。” 盼“凤”声长鸣   2004年,一代评剧名家筱玉凤与世长辞。筱玉凤的亲授弟子、白派第三代传人林慧心是现今活跃在中国评剧舞台上的白派代表性传人。可是由于包括北京、东北在内,至今没有对筱玉凤白派评剧表演艺术系统深入的总结、研究。虽然筱玉凤当年愿意把毕生精华传授于人,可是白派评剧表演艺术亲传弟子目前在世的已所剩无几,熟知筱玉凤白派评剧表演艺术的老演员也相继离世。   “文革”时期筱玉凤所有演出资料被毁,如不尽快组织人力搜集、挖掘、保护,排演剧目,继承筱玉凤白派评剧表演艺术,将有失传的危险。   盼“凤”声能长鸣于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