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菊秋杨菊秋杨菊秋(1904年1987年),女,字傲霜。京剧演员,工青衣,京剧教师。 原习河北梆子,蒙师杨翠喜。16岁改习京剧,从王瑶卿、李宝琴习艺。她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能戏甚多。其表演风格亦有独到之处,且嗓音圆润,唱腔委婉流畅。其青衣戏端庄温雅、花旦戏艳丽活泼、刀马戏武功娴熟,且跷功极佳。与妹杨菊芬合演《武家坡》饰王宝钏、《乌龙院》饰阎惜姣、《一捧雪》饰雪艳、《三娘教子》饰王春娥、《南天门》饰曹玉莲、《庆顶珠》饰萧桂英等,姐妹配合默契,可称珠联壁合。曾与侯喜瑞合演《战宛城》,所饰邹氏,颇得侯老赞许。擅演剧目有《棋盘山》、《翠屏山》、《小上坟》、《小放牛》、《祭江》、《祭塔》、《乌龙院》、《五花洞》、《十三妹》、《王宝钏》、《浣花溪》等。每有义务演出,都积极参演,而且格外卖力,深为同仁所敬重。1951年7月26日,在京城曲界女演员五十余位,为艺培戏校募集基金义演,前场全部《玉堂春》,杨菊秋与刘玉秋、美素秋、李倩影、傅任秋分别反串前后王金龙。大轴《八蜡庙》,又与徐东明、于秀兰三人分别反串前后褚彪,此次义演轰动京城。还曾应邀为煤炭部业余京剧团进行辅导传授技艺。 20世纪50年代末,菊秋、菊芬姐妹同到北京市戏曲学校任教,为培养京剧艺术接班人,辛勤地耕耘。退休后仍在家课徒授艺,李冬梅深得教益,师徒感情颇深,从其师相册中,有冬梅之照极多,可见过往密切。老师过世,冬梅极为悲痛,曾撰文缅怀恩师。艺苑双菊9艺苑双菊 三十年代初,北京京剧舞台上坤班盛行,生旦净丑均由坤伶扮演、还有姊妹一生一旦同台演出者,其中最负盛名的有徐东明、徐东霞姊妹;杨菊芬、杨菊秋姊妹。 杨菊秋与杨菊芬,早年曾被称为“艺苑双菊”或“菊国双姝。”菊秋工青衣,其妹菊芬工老生,因她们技艺精湛而被社会各界名士誉为“并美兼优”与“并蒂秋华。” 1935年前后,杨菊芬、杨菊秋姊妹在东安市场吉祥戏院组班演出。姐姐杨菊秋当时二十七、八岁,唱花旦,学小翠花(于连泉)的戏路子,为其妹当配角。杨菊芬是妹妹,当时二十岁上下,唱老生,艺宗言菊朋,兼取余叔岩之长,挂头牌。杨家姊妹同台演出,很有叫座力。 杨家姊妹自幼丧父,随母亲牟氏过活,因家境困难,乃延师学戏。技艺学成,在京津一带登台演出,颇受欢迎,到一九三五年正是大红时期,姊妹合演《乌龙院(坐楼杀惜)》、《打渔杀家》、《游龙戏凤》、《四郎探母》、《翠屏山》、《法门寺》等,都很精彩,每贴必满座。杨菊秋也能唱青衣,所以有时也和杨菊芬合演《桑园会》、《武家坡》、《汾河湾》以及《二进宫》一类的戏。杨菊芬有时也上演《定军山》、《阳平关》、《托兆碰碑》等硬靠老生戏,并且对失空斩一类的戏也很擅长,姊妹俩有时还串演《小放牛》、《十八扯》一类的小戏,戏路广,声名益著。 杨菊芬平素喜男装,无脂粉气。西服、礼帽、革履,宛然一翩翩公子。她擅长谭派和余派,会戏甚多,且文武不挡。她常以《碰碑》为大轴,由托兆起至碰碑止,一气呵成,颇受欢迎。《洪羊洞》一剧,吃力而不易讨好,坤伶多不愿演,杨菊芬演来,竟能博得好评。《定军山》一剧,为文武老生靠把重头戏,非有好嗓音、好腰腿、好身手,绝难胜任。而杨菊芬当年在北京中和、长安等戏院露演此戏时,念白清楚,吐字真切,武功扎实。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杨菊秋作为梨园界一娉婷玉立之妙龄女子,能自爱其身,不为风气所移。她除搭长班频繁演出外,每得闲暇则勤习艺事。对于牌局、饭局等应酬事宜极少参与。这在旧日坤伶中,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她业余常习绘画,一次在义演中曾当场画扇数柄,并题云:“陕西饥民,待赈孔殷。欲尽绵薄,力又不逮。乃拨冗画笔数叶,所售之价,全数助赈。明知杯水车薪,不过聊尽微意耳”。 “七七”事变以后,杨菊芬结识了天津“张园”主人张彪的儿子张学毅,这人当时是伪满皇帝溥仪的御前侍卫,东北口音,说话大舌头而又口吃,没什么本事,只以祖遗的一份产业为饵,赢得杨家母女的欢心,杨菊芬终与张学毅结为夫妻。 不久,杨菊秋也结婚了,她自号傲霜,她是以其音容笑貌倾倒了一位长于她十多岁的画家沈馥,得到画家的重金纳彩,结为秦晋之好,但终因年岁悬殊,性情不和,婚后几个月便离异了。 抗战胜利后,曾闻杨家姐妹仍偶有演出;直到五十年代,还听到她俩在北京同台演出、张学毅充当了剧团的管事的消息。后来又有消息说杨家姐妹因年岁过大而辍演,留在戏校当教师了,其后就再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