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戏曲家。字伯龙,号少白,一号仇池外史,昆山(今属江苏)人。卒谥文衮。他是个疏眉虬髯的高个大汉,性格放浪不羁,任侠好游,足迹遍吴楚。好谈兵习武,虽以贡生入太学,但无意科举。家有华屋,接纳四方奇士英杰。和戏剧家张凤翼是好朋友,得到过音乐家魏良辅的传授。能诗,善度曲,歌童舞女争唱其作,在当时文坛上颇有名声,连李攀龙、王世贞都折节与他相交。他附会魏良辅昆腔创作了昆曲传奇《浣纱记》,取材于春秋时吴越兴亡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范蠡和西施两个富有牺牲精神的爱国者的形象,歌颂越国君臣的团结和爱国,批判了吴国君臣的骄横腐化,终使国家灭亡,对正直卓见而含冤死去的吴子胥深表同情,内容深刻,政治倾向明显。这在明中叶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艺术上改进了昆腔演唱形式,第一次用改革后的昆腔编写的这一剧本,脱去了生旦当场团圆的旧套,富有新意;场面热烈,曲词华赡、曲调铿锵,上演后得到普遍欢迎,对昆曲的传播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不足之处是过于追求文辞音律而忽视戏剧冲突的设计安排,结构缓散。他的杂剧《红线女》也获得较高评价。散曲多是咏物抒怀,典雅工致之作,一些伤时吊古,感慨兴亡的作品写得较好,一些抒情小曲尚清新可读。著作有昆腔传奇《浣纱记》,杂剧《红线女》等3种,散曲集《江东白苎》2卷,《续江东白苎》2卷,诗集《远游稿》等。
您还没有登录,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